4月24日,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發(fā)布。這份彩色影像圖上,科學家識別了著陸點附近大量的火星地理實體,其中22個地理實體以中國人口數(shù)小于10萬的歷史文化名鎮(zhèn)名村加以命名,如西柏坡、天柱山、古田、周莊等。
影像圖來之不易。中國行星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,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,“天問一號”任務環(huán)繞器中分辨率相機對火星實施了284軌次遙感成像,地面應用系統(tǒng)對獲取的14757幅影像數(shù)據(jù)進行處理,這才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圖。
“本次發(fā)布的影像圖包括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、魯賓遜投影圖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——密布的撞擊坑、狹長的裂谷,影像圖上,火星地形地貌清晰可見,空間分辨率為76米?!睆垬s橋說,要獲取影像圖,需要突破三大難關。
一是來自“天問一號”任務本身的挑戰(zhàn)。二是火星影像圖的拼接。圖像拼接過程中,相鄰兩個軌道獲得的圖像之間不能有縫隙,這非常考驗科研人員的“手藝”。如果軌道控制不精準,難免出現(xiàn)縫隙;一旦存有縫隙,想彌補就得等七八個月之后的下一個周期。另外,相鄰兩軌獲得的圖像不能重疊太多,否則下一軌很可能出現(xiàn)縫隙。三是圖像顏色的核校矯正。張榮橋說:“圖像顏色不能失真,這也是我們要考慮的關鍵問題。這次的圖像是利用光譜分辨率更高的多光譜相機獲得的,科研人員將其與高分相機等獲取的數(shù)據(jù)進行分析、核對、矯正,經(jīng)過重重關卡和挑戰(zhàn),終于拿到了影像圖?!?/p>
獲取火星影像圖,科學意義何在?張榮橋表示,這不僅為中國,也為世界同行開展火星探測工程和火星科學研究提供了質(zhì)量更好的基礎底圖,是中國人為人類深空探測事業(yè)做出的重要貢獻。(馮 華 孫源源)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3年04月27日 13 版)
(責任編輯:蔡文斌)